神龛的写法暨格式|祖宗牌位的写法

2025-10-22 07:33:50 生存指南

神龛的内容有多种,主要由神位和对联构成。有的上边加横幅(如加上'五世其昌'之类,但我认为通用写法上边不宜加横幅,因为通用写法的主体第一个字是'天',而'天'是至高无上的,任何事物都不能居于'天'之上),有的还在神位与对联之间的上方附加'昭穆'、'福德'等内容,在下方附加'簠'、'簋'字样。神位主体内容的写法,有通用写法和特定写法。所谓通用写法是写'天地国亲师位'。据说,原先写的是'天地君亲师位',民国以后,'君'(皇帝)没有了,就改'君'为'国'。天、地、国、亲、师,曾被尊为'五圣',分别代表天神、土地、君主(或国家)、祖宗和先师(或孔子)。所谓特定写法是只写堂名和祖先,比如我这次为岳家写的就是'颖川堂宗亲神位'(据我所知,湖南一带以这种写法居多)。对联有通用的和自拟的,各地写法不一。神龛有木刻,有石雕,普通人家的一般都用红纸黑字写,有的地方,讲究每年的大年三十新写一遍,但我地没有这种要求,不过,如果要换写的话,必须在年关而不能在其它时间,比如在大年初一就是万不能写的。

民间最为讲究的是字的写法。首先是要求用繁体字,大意是神龛是对古人而言的,古时候没有简体字。其次是要用较正的字体,一般限于庄重的楷书或行楷,忌用行草书。每一个字的写法更是有讲究,以通用写法'天地国亲师位'为例,就有以下特定要求:

'天',要求首笔的横与下面的'人'分开,其说法是人不能顶着天。另一种说法是,上面的横要写得短而轻,下边的部分要写得粗壮,让人看上去像个'大'字,蕴含着天大之意。

'地',要求土旁与右边的'也'字连起来写,所谓'土地不分开'。

'国'(國),要求外框笔画相连处要全都密封,不能有缺口,说法是要求'国无缺口'。且特别不能写简体字,意思是国家要财富多,里面不能太空。

'亲'(親),要求与'国'字写法相反,因繁体的'亲'字右边是个'见','见'的繁体字由'目'与'儿'构成,要求'目'不能写得全部封闭起来,要留有缝隙,即所谓'亲不闭目'。

'师'(師),要求不写左边部分的第一笔(撇),因为'师'字繁体的第一笔是撇,撇的形状如刀,历代所绘的孔子像,带的是宝剑,所谓'师不带刀'(先前常常看到办祭祀时道人写的繁体'师'字没有第一笔撇,老先生和古时的书法家写'师'字也多不写第一笔撇,也许就是这个来历)。

'位',要求写得正,不能偏斜,意思是位必须正。

另外还有一种讲究是,前三个字即'天、地、国'可以写得略大一点,后三个字即'亲、师、位'可以写得稍微小一点,意思是'天、地、国'为大,至少是前三个字不能写得比后三个字小。

祖宗牌位的写法及'考妣'的意义 神龛牌的写法有多样,结合我们本地风俗,本人向各位推荐以下神龛两种常用写法 何谓'考妣'?古代称已死的父母,父死后称'考'母死后称'妣'。《礼记。曲礼下》讲:'生曰父、曰母、曰妻,死曰考、曰妣、曰嫔。' 据此不难理解'考妣'的意思了。当然,在平常的应用中,'考'通常指男性长辈,比如父亲、祖父、曾祖父等,'妣'则指女性,比如母亲、祖母、曾祖母等。 如果大家留意的话,会看到一些只有一个亲人去世的家庭里的祖先牌位,逝父者写'显考',逝母者写'显妣',就是这个道理。 个人认为正确的写法应该是: X氏始祖考妣历世祖考妣及祖宗五代考妣之神主。(神龛字数有讲究,最后一字应落在生字或老子上)'始祖'指的家族最早最早的先人,意指开始的祖先,是因为传统的中国人喜欢寻根;'历世祖宗'指的始祖之后的历代先人;'祖宗五代'指的父亲、祖父、曾祖父,高祖、天祖也是最亲近的先人。 还有人写成:奉祀X门历世祖宗暨三代一切之神主。我认为也对,只不过是少了始祖,而'历世祖宗'当然包括'始祖'了。另外少了'考妣'二字,是因为在古代男权社会中人们不重视女性的一种体现。说了这么多,相信大家以后就知道应该怎么写祖宗牌位了。 祖先牌位寫法二 1、年以甲子表示;月則以月令或'吉'字填入,不可填十一、十二;月份以一個字表示11月用葭、12月用臘或用如表所示。此處之年月乃記載安奉此祖龕之時;堂號一般記於陰宅墓碑,由於字數考量,祖龕面板不記堂號。(有些派別老師,尤其北部老師,主張記堂號,亦無不可)。 2、面板字數:每一行之字數以'生、老、病、死、苦'五字一循環。而面板須遵守兩生抱一老:即中行字數需是七、十二、十七 等'老'數, 左右兩邊需為六、十一、十六 等'生'數,此為兩位生者合抱一老者之謂(如圖一)。 另有派別老師主張記上堂號,符合兩老(左右兩行字數)合一生(面板總數)(如圖二)。 3、要謄寫幾代?一般會影響陽世子孫者為最近之三代祖先。 但我們常多寫一代以多一孝敬與保障,故由現存之最老輩分上算起,四代以下之所有往生者均應謄入。而更早之祖先若要謄入呢?只要內板夠,僅為紀念,多寫亦無妨。 4、內板謄寫:依夫妻不分開之原則謄寫。一般一面謄寫一代, (不一定為兩位,若有偏室、續絃、再娶 等狀況,則必須數位祖先均謄寫於同一面) 。若欲謄入之祖先太多代而內板太少者,可一面同寫二、三或更多代,但謹記夫妻勿拆開便可。 5、內板所載之月日均為陰曆,若為陽曆應對照轉換。 6、若舊內板中生辰忌時有書寫模糊不明或未記載者,則填以'吉'字替代。 7、其記載法不去算字數,謹求資料清楚,字句通順,亦無不可。 其他亦有派別老師主張各行字數為'生'數(我個人並不贊同,明明祖龕內都是逝者,強用生數似乎不太恰當)。不同派別有不同寫法、不同主張,無所謂對錯,只要該有的資料清楚明白即可。 '生老病死苦,生老病死苦'应该对应10天干, /html/bwjw/2549.html'道远几时通达,路遥何日还乡?'应该对应12地支。 1.写神龛、灵牌时,字数只要对应天干的'生'或'老'字即可(因为神龛、灵牌与活人同处一室,用天干或小黄道) 2.写墓碑时,字数只要对应12地支的'道、远、通、达、遥、还'字即可(因为墓碑在野外,地下工程,用地支或大黄道) 3.写神龛、灵牌、墓碑字数都要同时对应'生'或'老'字,'道、远、通、达、遥、还'字,如11字、47字、61字、121字、361字等,即同时需要满足小黄道、大黄道要求才算真正'落道'。 台湾马英九家的家训是:'黄金非宝书为宝,万事皆空善不空'。我非常佩服,一家之中,只要有了'书''善'两事就足矣。我们可以靠书吃饭,凭的是本事;靠善走天下,以道德在社会立身。 '天不连二(人不顶天)':指'天'字里面的'人'不能顶着'天'字的第一横,意为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,主宰一切,人再高也高不过天,甚至还到达不到天。

'地不离土':指'地'字的'也'与'土'旁写成连笔,不能断开。意为地由土构成,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,把大地比作母亲,是再恰切不过的了。

'君不开口':指'君'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,不能留口,谓君子一言九鼎,不能乱开;

'亲不闭目':指'亲'(親)字的目字不能封严,谓亲人和朋友要真心对待,不能遮遮掩掩。

'师不当撇(师不带刀)':指'师'(師)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,谓师不当撇(撇开)。又谓为师者以文为业,以文服人,切不可师者行武动刀。

'位不离人(人不离位,位要端固)':指'位'字的'人'部与'立'字要相连,且字形端正稳固。谓为人要端正,且做好自己的事,而不能越位。

中国人对天有着极大的敬畏,把人力不可主宰、无法改变的一切都归结于天,创造了天命、天意、天道、天然、苍天、老天、天神、天子等等词汇,从骨子里认为生男生女,富贵贫穷,升迁遭贬,得意落魄,得到失去,意外收获,在劫难逃 都是上天的意志,上天的安排,天定了的事情。天既是指天空、宇宙,又是指抽象神秘的神灵。天的确是神秘可畏的。且不说是否有神灵存在,仅它的广大浩淼、遥不可及,就足以令人望天兴叹了。然而,天也有不大的时候。有句话说得好:比地大的是海,比海大的是天,比天大的是人的胸怀。物质的天,是自然形成的;精神的天,却是人类创造的。人创造了精神的天,又反过来去跪拜精神的天,人却不知道他是在跪拜自己!

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,把大地比作母亲,是再恰切不过的了。在易经中,乾主要是说天,有天父的含义;坤则主要说地,有地母的含义。在我们的实际感觉中,天就象一位严父,地就象一位慈母。地球这位无比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恩泽,却从未向我们索取过一丝回报。而我们对天的敬畏,却远远超出了对地的敬畏;岂止有敬畏,还肆无忌惮地去糟践她,毁坏她的美丽容貌,挖空她的心肝肠肺,污染她的血液脉络,肢解她的躯体 我们忤逆不孝啊!我们把大地划分为若干界块,把她交给庙破位卑的土地神去管理,土地神也在为她而哭泣。倘若不信,你到农村的土地庙里去看看吧,它的眼泪早已干涸了,只剩下两个无珠的空洞。

亚圣孟子有着浓厚的民本意识,他说: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一个伟大的理论,一个光辉的思想,一个美好的愿望。然而,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为人主、为人王的君,何时轻过?他们重得不能再重了,以至于需要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去抬他们。一个'群'字,便可说明问题。'群'的异体字,君在羊的上边,众多的羊一般的老百姓,是君在牧放他们、驱使他们、宰割他们。为夺得一个君字,子可以弑父,弟可以杀兄,无数次的改朝换代,无数次的暴力革命,用无数的老百姓的人头去换取,尸骨成山,血流成河,一次次的积累,一次次的破坏,直到天昏地暗还不罢休。这个君轻吗?它是所有的人头、所有的鲜血、所有的财富相加的总重量!

进入人伦者为亲,旁系的不说,直系的就有很多。按照儒家的划分,它属于孝悌仁义的范畴,也就是说,对长辈要孝顺,对同辈要友好,对朋友要宽容,对晚辈要慈爱,夫妻之间要有礼遇。在这里不说血亲,只说朋友。朋友虽不是血亲,但胜似血亲。俗话说: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。朋友也是分层次的,有刎颈之交、八拜之交、忘年之交、生死之交、患难之交、神交、至交等等,还有酒肉之交。人以群分,物以类聚。朋友讲究的是交心、知心。朋友相亲,如同男女相爱,爱和恨的程度是呈正比的,反目成仇的往往是最要好的朋友。因此古人说,对朋友要讲仁义,要相互宽容、谅解、忠信、尊重。还有诤友,是说还要相互批评帮助。古人的论友、交友之道,很值得今人学习。

师道尊严。天下状元秀才教;就连皇帝、总统也是老师教育过的。孔子是中国为师者的老祖宗,他的为人施教,堪称师表。有教无类,是他的伟大教育思想。无论贵族平民,无论聪慧愚钝,无论老幼病残,都是受教育的对象。然而,古人虽把师与天地君亲相排列,以说明师的尊贵地位,实际上只是说给文盲听的。读书人都是老师教的,但读书人却从不把当老师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。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,是说读书人金榜题名后的感受。只有屡试不第的读书人,才会极不情愿地去当老师,以维持生计。明清时期有了师爷,但师爷连未入流的官品都没有,不过是官家的附庸而已。文革时期,师的命运就更惨了,师的老祖宗都被批倒了,他的徒子徒孙们日子能好过吗?

最新发表
友情链接